提示:此條目的主題不是薊城。
薊州,中國古代的州。
目次
1 沿革
2 刺史
3 唐詩
4 注釋
5 參考資料
沿革
編輯
唐朝開元十八年(730年)析幽州置,治所在漁陽縣(治今天津市薊州區)。土貢:白膠。戶五千三百一十七,口萬八千五百二十一。下轄三縣:漁陽縣、三河縣(治今河北省三河市泃陽鎮三里莊)、玉田縣(治今河北省玉田縣玉田鎮)[1]。轄境約今天津市薊縣,河北省三河、遵化、興隆、玉田、大廠等市縣和唐山市豐潤、豐南區地。天寶元年(742年),天下改州為郡,故薊州改為漁陽郡,乾元元年(758年),再改為薊州。五代後晉時,割燕雲十六州予契丹,薊州即在此列。北宋宣和四年(1122年),金朝將之歸還。北宋賜郡名曰廣川郡。下領三縣:漁陽縣、三河縣、玉田縣。宣和六年(1124年),以玉田縣為經州。宣和七年(1125年),薊州、經州復為金朝所占[2]。
金朝時,薊州屬中都路,金朝以後薊州西部轄境縮小。貞祐三年(即元太祖十年,1215年),元軍攻克金中都及其附近地區。其地仍為薊州,下領五縣:漁陽縣、豐閏縣、玉田縣、遵化縣、平谷縣。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,設置大都路,為其所轄[3]。明朝洪武初年,明軍攻克元大都。薊州屬北平府,省漁陽縣入州,後北平府改順天府,仍隸之。沿襲至清朝,不轄縣。辛亥革命後,全國廢府州廳改縣,是為薊縣,2016年7月28日改為薊州區。
刺史
編輯
唐朝薊州刺史
柳充庭(開元年間)
魏遠望(開元年間)
張某(737年)
漁陽郡太守
朱懷珪(762年—766年)
馬實(建中年間)
陸峴(812年—814年)
李休祥(元和年間)
周元長(824年)
張仲斌(會昌末年—848年)
張允中(857年)
宋再初(858年)
張允皋(861年—863年)
張建章(865年—866年)
唐彥謙(中和年間)
唐詩
編輯
杜甫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」
劍外忽傳收薊北,初聞涕淚滿衣裳。
卻看妻子愁何在,漫巻詩書喜欲狂。
白日放歌須縱酒,青春作伴好還鄉。
即從巴峽穿巫峽,便下襄陽向洛陽。
注釋
編輯
^ 《新唐書·志第二十九·地理三》
^ 《宋史·卷九十·志第四十三》◎地理六
^ 《元史·卷五十八 志第十》◎地理一
參考資料
編輯
《中國行政區劃通史·唐代卷》
《唐刺史考全編》